首页传感器 › 绿色储粮技术:氮气气调与虫害检测的双重保障

绿色储粮技术:氮气气调与虫害检测的双重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储存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传统的粮食储存方法由于湿气、虫害或霉菌的影响,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储存期短且需要频繁处理和检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氮气调技术和虫害检测作为现代化粮仓的“标准配置”,正逐渐成为提升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手段。

绿色储粮技术

生态协作与综合防治

在绿色储粮体系中,储粮害虫的防治是确保粮食品质的核心环节。我国每年因储粮害虫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200多亿斤,超过一半的损失可归因于此。传统的化学熏蒸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粮食的质量。现代智慧绿色储粮技术通过智能监测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最小化用药等多元化手段,构建起一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生态协同储粮体系。

储粮环境与害虫来源

储粮害虫的产生主要受到外部环境、仓内环境及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这些害虫可能来源于田间携带的虫卵、仓储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或是外部侵入(如成虫经门窗飞入)。此外,温暖潮湿、通风不良的仓内环境及高淀粉含量的粮食品种也为害虫提供了滋生条件。

虫害检测:智能识别与早期预警

现代虫害检测系统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包括声学、光学、气体等多种检测手段,实现对害虫活动的精准监控。高灵敏度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害虫取食、活动产生的微弱声音和振动,在虫害初期就发出预警。先进的图像识别系统自动分析诱捕器中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并通过AI算法评估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结合环境数据预测虫害发展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低温与低氧储粮技术

为了抑制害虫活动和微生物繁殖,绿色储粮技术在粮仓内创造低温环境。当害虫处于15℃以下的低温准低温环境中时,其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进入滞育或死亡状态。各地通过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机械通风、自然通风降温等技术,将粮温精准控制在15℃以下的准低温或10℃以下的低温状态。其中,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利用粮堆自身冬季蓄存的低温冷源进行循环控温,实现了低成本绿色储粮。目前,全国粮食仓容已达7亿吨,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更是超过了2亿吨。智慧粮仓内温湿度检测推荐使用温湿度传感器模块HTW-211,可以有效监测智慧粮仓内温湿度情况。HTW-211是基于韩国Samyoung的HumiChip®的精确可靠的温湿度测量传感器。传感器的湿度输出已经温度补偿,并且是线性电压,可直接连接带ADC输入的微计算机。特别设计的成型封装和涂层材料能够确保即使在严苛环境下的耐受性和可靠性。HTW-211具有扎实稳健的成型封装,可完全替换HTG3515和HTG3535,通过涂层材料进行内部强化保护;耐受性好,易于安装;可定制PTFE过滤和温度输出。此外,其典型工作电压为5VDC,湿度精度为±3%RH,温度精度为±0.3℃,可工作在0~100%RH的湿度以及-40~85℃的温度范围内;可用于大批量生产和要求测量精度较高的地方。

在粮仓内营造低氧环境,通过气调储粮技术来消灭害虫。氮气气调技术通过向粮堆内充入氮气,降低氧气浓度,创造低氧环境(通常氧气浓度控制在2%以下),从而抑制害虫活动和微生物生长。这种方法完全无需化学药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储粮技术。此方法无药物残留,但要求仓房气密性良好,以防止氮气泄漏。为了确保氮气能深入粮堆各层,需要配置环流风机,并辅以其他物理防治手段,如粮面密封膜以减少氮气散失、低温环境以降低害虫代谢耗氧量,以及在粮堆表面使用惰性粉来阻断成虫入侵通道。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500万吨的仓容应用了气调储粮技术。

智能系统精准控制氮气浓度和输送速率,通过分布在粮堆各处的氧气传感器实时监测气体分布情况,确保整个粮堆达到并维持所需的低氧环境。系统还能根据粮种和储存阶段智能调节气调参数,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气调管理。

由于氮气是惰性气体,不易被直接测量,于是通过测量氧气浓度的方案来监控氮气浓度是常用方法。考虑到准确性稳定性,一般推荐使用氧化锆氧气传感器O2S-FR-T2-18C或者荧光原理的LOX-02荧光氧气传感器(O2浓度范围0-25%)。工采网提供的氧化锆氧气传感器O2S-FR-T2-18C工作温度范围是-100 to 250℃,测氧气范围是0.1-25%,校准后精准度到±0.25%。可通过变送板线性输出0-10V,4-20mA以及RS485信号。便于量集成。

荧光氧气传感器 (O2传感器)-LOX-02/LOX-01是应用荧光猝灭原理和出厂校准的氧气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氧分压( ppO2)大小。荧光氧气传感器LOX-02有氧压和温度补偿,使得它可以准确工作于宽环境范围而无需额外的补偿系统。不像其他传感器技术,LuminOx 非常稳定和环保,不含铅或其他任何有毒材料,并且不受其他气体交叉干扰的影响。

 

粮仓气调储粮技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传感器应用_仪表仪器应用_电子元器件产品 – 工采资讯 http://news.isweek.cn/427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