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感器 › 高雄三元能源公司火灾事件分析及锂电池安全技术探讨

高雄三元能源公司火灾事件分析及锂电池安全技术探讨

2025年7月14日清晨5时4分,高雄小港区三元能源公司因一场突发的火灾而突然陷入一片浓烟弥漫的火海中,伴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随着清晨5时火警接警后,高雄的消防部队便立即出动了46辆的救援车,91人前往救援直扑火场,现场已启用机器人进行灌救,事故造成12名员工受轻微擦伤、3名消防员受轻微灼伤,均已送医救治。

高雄锂电池工厂火灾

以1.8GW年产能的"超级电池工厂"之称的这家三元能源科技公司,其主要的产品是专门为电动汽车量产的高能量密度的镍三元锂电池。尽管该厂宣称其生产流程是所谓"高标准的半导体级的制程",却在此次事故中如同一面镜子般地将锂电池的热失控、安全的管控以及灭火的技术等诸多的重大隐患都一一地暴露了无遗。

但随着凌晨5时04分的那一声爆炸的轰鸣声突然的划破了之前的寂静的夜空,彻底的将这一夜的宁静打破。现场火势凶猛,它的凶猛的火势将天际的蓝天都映得通红,浓密的烟雾蔓延数公里之遥,而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更是让人心惊胆战,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为之颤抖。也再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于锂电池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的首家"超级电池工厂",三元能源年产的镍三元锂电池的产能高达1.8GW,相当于一年就能生产2.4万辆电动汽车的长程电池。 但正如"福兮祸之所伏"那样,这种高能量的电池虽然能带来高的能效,但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更高的安全风险。

此次爆炸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更对周边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锂电池燃烧时释放出的氟化氢、戴奥辛等有毒物质,犹如无形的杀手,严重污染了空气。高雄市环保局见状,紧急发布了空气污染警报,提醒市民紧闭门窗、减少外出。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火场距离高雄小港机场并不遥远,但机场方面表示航班并未受到影响,依旧保持正常运作。

技术风险:锂电池热失控犹如“定时炸弹”

三元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然而,其背后也隐藏着明显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在过充、碰撞、高温等滥用条件下,三元锂电池极易发生内部短路现象,进而引发电解液分解,最终导致热失控反应,引发爆炸。此次事故疑似是由生产线温度管理失控所导致,这与2024年韩国华城电池厂事故如出一辙,二者均暴露出锂电池在热失控防护方面存在的技术短板。

锂电池安全监测技术与传感器应用

热失控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级联失效过程,其本质是电化学链式反应引发的能量失控释放。通过多模态传感技术对气体浓度、温度变化、明火出现等特性进行多维度关联分析,实现热失控前兆的定量化诊断和热失控初期的迅速反应。

气体检测

锂离子电池在出现异常时会产生多种气体成分,包括氢气(H2)、一氧化碳(CO)、甲烷(CH4)、二氧化碳(CO2)以及烃类VOC气体(如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等)。这些烃类VOC气体通常是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或其热分解物。一旦锂离子电池异常发热,树脂材质部件和电解液就会开始热分解,随着内部温度的上升,各种气体逸散出来。气体传感器能够灵敏捕捉到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热失控早期信号。

锂电池热失控气体

工采网代理的费加罗气体传感器以其尺寸小、寿命长、灵敏度高、可靠性高、价格低以及丰富的市场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各种应用场景中不断拓展使用范围。例如,氢气传感器TGS2616/CGM6812、一氧化碳传感器TGS5141/TGS5042、甲烷传感器TGS2611/TGS2619、HC类传感器TGS2612/TGS2618、VOC传感器TGS2620以及二氧化碳传感器CDM7162等,这些气体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储能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的精准监测。

温度检测

锂电池热失控往往从单体电芯的“局部过热”开始,温度传感器能够在秒级时间内捕捉到异常升温。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模块HTW-211实时监测锂电池的温度变化。锂电池在正常工作时会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当电池内部出现短路、过充、过放等故障导致热失控时,电池温度会迅速升高。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器,当温度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危险温度值时,触发报警信号。

火焰检测

当热失控进入不可逆阶段时,火焰传感器可以识别锂电池燃烧特有的光谱特征,在明火出现的瞬间完成应急响应。火焰检测的紫外光电探测器TOCON-C1TOCON-ABC1,基于碳化硅的宽频紫外光电探测器,带有集成放大器0-5V信号输出,ms级别的快速响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传感器应用_仪表仪器应用_电子元器件产品 – 工采资讯 http://news.isweek.cn/42009.html

上一篇:

×
用户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用户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